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1 / 2)





  不禁有些不安。

  打车回家,姜卓在客厅玩电脑,妈妈在厨房做饭。

  “回来了?”姜卓一反常态,从电脑里抬起头,望着她,“这么早?”

  古古怪怪的问话,宁悦愣了一下,“下班了。”

  下班了,所以,回家。

  哪有什么早晚。

  她走过去,提醒自己楚誉说过的,对待姜卓,关心就要说出口。谁知,不等她靠近,姜卓忽然“砰”得合上电脑,双手压到了已经合上的笔记本电脑上。

  太过明显的欲盖弥彰。

  要是他跟自己发脾气,宁悦反倒不会觉得奇怪。

  “有事找我?”她问。

  她选了个离他最远的位置,表示自己不会干涉他的隐私,更不会看他的电脑屏幕。

  姜卓看着她,动了动唇,没说话。

  这是不想说的意思。

  宁悦不勉强:“我去帮妈。”

  家里有电磁炉,以防家里人不在,她没法做饭填饱肚子。

  “等等。”她刚迈出一步,就被叫住。

  宁悦回头,不偏不倚的对上姜卓略显纠结的目光。

  她唇边的笑意不禁染上几分严肃:“惹祸了?”

  她以为是他闯祸了不敢说。

  姜卓冷哼:“别老把我当孩子!”语气很冲。

  宁悦见状,反而松了口气。

  手机突然响了,接连的消息提示音,她拿起来看了一眼。

  是周霁匀。

  他发来的是一个链接,心理咨询的论坛里,从上个礼拜开始不声不响筑起的高热贴。标题是“论心理医生和心理病态的家属”,很寻常的一个标题,颇具学术性,不怎么吸引人。

  偏偏反响热烈。

  无数人跟帖。

  发帖人显然很懂得把控人心,抛砖引玉的由单纯的学术开放性探讨引出大家对于“心理医生应如何对待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亲属”的看法和做法。一开始楼里都是寻常的心理学案例和分析探讨,不乏有人亲身举例来辩述,偶有争锋,却算得上和谐。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突然提到了“某心理医生”。

  楼里说,“某心理医生”有个高学历弟弟,叛逆又无法无天。因其父母的关系,心理似有不可说的疾病,不仅啃老跟姐姐不对付,还撞了老人,被老人家属索赔。虽然事件最后以老人家属致歉结束,但不少“内幕报料人”称这位弟弟就是借助有“裙带”关系的姐姐,拉了本市著名的律师担任辩护律师,威胁恐吓无所不用其极,迫使家属违心道歉。

  这位“内幕报料人”着重强调,该心理医生有专业的心理知识,是否在对待老人家属上使用了不正当的心理手段,拿救人的专业去迫害旁人,只为了给弟弟脱罪。

  这一问题瞬间引发了无数人跟帖,其中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非专业的路人和纯粹看八卦的看客。

  最后,“内幕报料人”似是而非的又爆出一点,说“某心理医生”自身也有心理创伤后遗症—惧火,并质疑一个连自己亲弟弟的心理问题都无法开导治愈的人是如何来救助其他人的?

  然后,“内幕报料人”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只留下不停跟帖的路人和专业人士,几乎引发骂战。

  这会儿,已经有人根据“内幕报料人”隐晦的几条信息扒皮出,“某心理医生”其实就是心理咨询师宁悦,而她的弟弟则是曾经在微博闹得纷纷扬扬的“碰瓷老人”、“人.肉”事件男主。

  宁悦直接将帖子拉到最后,“叛逆弟弟”姜卓的名字猝不及防映入眼帘。

  作者有话要说:碍眼的人很快就都会消失不见……

  第四十九章

  宁悦家附近的小花园,她约了阮歆见面,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她们之间的恩怨。

  这里离阮歆的工作室不远,但她却姗姗来迟。

  “这事跟姜卓没关系。”宁悦开门见山,“为什么要牵扯到他身上?”

  她出来的急,连家里钥匙都没有拿,只带着手机。

  她打开帖子:“我知道是你,一直以来都是你。牵扯我不够吗?为什么要牵扯到我弟弟?”

  宁悦眼中怒气聚集,袭上心头的刺痛,让她的眉眼在此刻染上冷厉,又多了抹压不住怒气。

  几乎失控。

  “哟,生气了?”阮歆迟疑,其实是吃了一惊。

  宁悦在她眼中似乎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哪怕是她让宁悦口碑暴跌,这姑娘都不曾说过一句话。

  没想到,这才刚扯到了姜卓,宁悦竟会这样愤怒。

  姜卓果真是她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