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韶光艳第71节(2 / 2)


  或许,这就是善恶报应吧。

  “皇上已经查清了,咱们侯府与此案无关,你舅舅他们已经官复原职了,包括你大表哥,也继续任着御前侍卫统领。对了,阿芜应该还不知道吧,初一早上你大表嫂生了个女儿,母女俩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得知平西侯府完全没有被韩家这门姻亲影响,虞宁初也深深地松了口气,不过,她有点好奇,国舅府造反,皇上真的不会对侯夫人韩氏、大表嫂韩锦竺降罪吗?她记得扬州苏家的案子,罪及九族,连外嫁女都被抓了起来。

  三夫人解释道:“外嫁女受不受牵连,与夫家的名望品行也有关系,皇上既然不疑沈家,仍然器重沈家,又怎么会赶尽杀绝,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连皇后娘娘都被皇上送去了行宫思过,太夫人只好也将你大舅母送去庄子上,至于你大表嫂,等她出了月子,也得搬去庄子。”

  说到这里,三夫人叹了一口气。

  虞宁初心揪了一下:“送去庄子,何时能回来?大表嫂才刚刚生了女儿,孩子怎么办?”

  三夫人叹道:“还能怎么办,堂堂侯府,总能请到乳母,不会亏待了一个孩子。”

  至于归期,这辈子韩氏与韩锦竺恐怕都不能再回侯府了。平西侯这个年纪,或许不会再续娶,给韩氏保留侯夫人的身份,沈琢毕竟年轻,膝下也没有儿子,过个两三年,说不定就得将韩锦竺贬为妾室,再娶新妻。当然,如果沈琢是个长情人,可能也不会那么做,只是夫妻俩常年两地分离,沈琢血气方刚的,真能不介意长夜寂寞,不介意没有儿子吗?就算沈琢不介意,上面还有太夫人催着。

  沈家的四位表哥中,虞宁初最亲近亲表哥沈逸,最敬重的则是大表哥沈琢,听闻沈琢新婚燕尔初为人父却不得不与爱妻分离,虞宁初难免心情也沉重下来。

  三夫人低声道:“侯府与国舅府两代交好,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能完好无损,已属幸事。你大舅母、大表嫂虽然要前往庄子居住,可人毕竟活着,总有见面的机会,想想韩家死去的那些人,那才是彻底没指望了。”

  虞宁初点点头,说起来,韩氏、韩锦竺住在庄子上,依然有丫鬟伺候,吃喝不愁,只是再难恢复曾经的风光自在罢了,可连皇后都不得不迁居行宫,她们作为臣妇,岂能毫发无损?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忽然让虞宁初明白,原来京城这些权贵之家的地位也并非多么稳固,无论自家犯错还是亲戚遭殃,亦或是无辜被人陷害,荣华富贵不提,可能连脖子上的脑袋都随时可能落地。

  “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以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才是。”三夫人轻抚外甥女的眉峰,笑着道:“事情都过去了,舅母也有时间替你挑选夫婿了,怎么样,阿芜对未来的夫婿有什么要求吗?有就赶紧告诉舅母,免得舅母挑了你不喜欢的。”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虞宁初低下头,攥着手指道:“舅母,我不想嫁人,父亲这样,我多少都要被人嫌弃,与其那般,我还不如就这么一个人过下去,有钱有铺子的,什么也不缺。”

  三夫人大吃一惊,马上就道:“不嫁人怎么成?你现在年轻觉得没事,将来你年纪大了,身边没个孩子,谁给你养老?指望下人吗?真到了那个时候,你连动都动弹不了,哪还约束得了下人?”

  虞宁初就猜到舅母会这么说,她也想不到更好的理由,只好做出油盐不进的执拗样子:“总之我不想嫁,舅舅舅母替我说了人家我也不去相看,我先跟您说一声,免得您为难。”

  三夫人瞪大了眼睛,她像不认识这个外甥女似的,扶起虞宁初的肩膀,皱眉端详起来。

  虞宁初又何尝想气自己的舅母?在她心里,舅母对外利落飒爽,对她温柔呵护,如果可以,她只想做一个乖顺懂事的外甥女,不劳舅母多操一点心。

  有些委屈无法诉说,化成泪在眼里打转,虞宁初别开脸,抽搭着道:“舅母,我有我的考量,我的婚事您就别管了吧,我真的不想嫁。”

  三夫人怜惜道:“你若不嫁,便是我们做舅舅舅母的失职,既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娘。阿芜,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瞒了舅母?你如实告诉舅母,舅母替你想办法。”

  虞宁初知道,她必须给舅母一个理由,掉了一会儿泪,她借着这阵委屈低低地诉说起来:“舅母,我没有苦衷,我只是害怕嫁人。我怕遇到一个我父亲这样的,眼中只有利益,妻子再美对他无用他便能舍弃。我也怕遇到安王、韩宗延那样的,风流成性妻妾成群。我更怕遇到一个曹奎那样的,对妻子拳脚相加闹出人命。”

  三夫人将柔弱的小姑娘抱到怀里,感慨道:“谁不怕呢,阿芜放心,舅舅舅母替你把关,绝不会让你嫁给那种人。”

  虞宁初摇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都会装的,不到婚后真正相处,谁也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品行。舅母,我的害怕与别人不一样,我一想到要嫁人就浑身发冷,求求舅母,您与舅舅真心疼我,就让我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吧。不瞒您说,我一点都不觉得父亲是负担,他病了我才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拒婚,现在我养着他,我特别满足,一点也不想他好起来。”

  三夫人这次是真的惊住了,外甥女的拒嫁之心,竟坚定到了如斯地步?

  婚姻大事,三夫人不敢自己做主,赶紧回去将虞宁初的打算告诉了丈夫。

  于是,沈三爷来也劝虞宁初,劝不动就叫了沈明岚来,然而一家三口轮番上阵,虞宁初还是那句话,谁也不嫁。

  她这么坚定,沈三爷、三夫人也不能逼着她嫁,只好先尊重虞宁初的意思,明面上暂且不替她张罗婚事了,等明年再看看,兴许虞宁初会改变主意。

  这个四月,京城发生了很多大事,国舅府获罪,安王下葬,正德帝抱恙,京城很是压抑了一段时间,直到进了六月,听说新晋锦衣卫指挥使武英郡王宋池举荐了一位神仙道士向正德帝献药,不但治好了正德帝的病,还让正德帝精神大胜从前,皇上高兴了,官员百姓们也放松了绷紧的心弦,一切都恢复正常起来。

  虞宁初很久没有出门了,昨日她提前跟表姐沈明岚打了招呼,今天要过去坐坐。

  倒也不用去的太早,虞宁初便趁清晨天气还算凉快,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浇起水来。

  浇到一半,门房派丫鬟来禀报,说门前有一位年轻公子求见,自称是周老的儿子,名周既明。

  虞宁初见过一次周既明,知道周老确实有这么一个儿子,便叫门房领人去厅堂,她擦擦手,带着微雨过去了。

  前院厅堂,周既明没有落座,将书箱放到茶几上,他便观赏起北面悬挂的字画了。

  不久,听到脚步声,周既明转身,便见一位貌美过人的少女轻步走来,那种美貌,与路上偶尔能邂逅的美人不同,乃是传说中才有的仙人之姿,凡夫俗子见了,大多自惭形秽,而不敢生出唐突冒昧之心。

  只瞥了一眼,周既明便及时垂眸,拱手行礼道:“在下周既明,见过大姑娘。”

  虞宁初注意到了茶几上的书箱,那是周老常用的。

  “公子免礼,请坐。”虞宁初走到主位,温声道。

  她的声音轻软柔媚,如稚鸟撒娇时的轻啼,甫一开口,周既明竟有种置身汤泉之感,从骨髓里升起一股扰人心神的痒来。

  他没有坐,面朝虞宁初的方向,守礼地垂着眼,解释道:“承蒙大姑娘赏识,聘请家父教导府上的小公子与二姑娘,不料昨日家父一位挚友病逝,家父收到书信,悲痛不已,昨日傍晚便动身前去祭奠了,车马来回,恐怕要耽误半个月。家父的意思是,如果大姑娘不嫌弃在下才疏学浅,这半个月就让在下代其授课,亦或大姑娘有什么考量,在下全听大姑娘安排。”

  虞宁初明白了。

  她听过周老讲课,很多复杂的东西周老都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且诙谐风趣,同时又不会过于骄纵学生,严厉的时候也颇有威严,虞扬、虞菱兄妹俩都很喜欢他。如今周老只是要离开半个月而已,虞宁初无意重新选一位教书先生,周既明又是个举人,临时教导一对儿七岁的兄妹绰绰有余了。

  虞宁初很快就做了决定:“故友病逝,周老前去吊唁乃人之常情,难得周老还做了如此周到的安排,替我们省了事,只要公子不嫌弃家弟愚钝,这半个月就请公子代劳吧。”

  周既明道:“多谢大姑娘体谅,早就听家父夸赞小公子、二姑娘聪慧,若大姑娘没有别的吩咐,在下这就去准备今日的授课了。”

  虞宁初点点头,吩咐小丫鬟道:“你送公子去勤学堂,备好茶水,莫要怠慢。”

  小丫鬟应了声,引着周既明走了。

  周既明提着书箱跟着,并未再回头多看什么。

  虞宁初毕竟没有听过周既明讲课,出发前往宁国公府前,虞宁初带着微雨来到勤学堂外,并未让丫鬟通传,只站在窗外倾听。

  周既明容貌温雅并不出挑,却拥有一副清朗的好嗓音,字正腔圆,无论他说什么,对于听者而言,都是一种享受。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既明的授课也延续了周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