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章:紧密排查(1 / 2)





  “您好,我是乌市刑警支队的,请问福利院的负责人在吗?”

  孙鹏和张昊二人正在排查福利院,这已经是第三家福利院了。

  “这个福利院只接受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吗?那您知不知道哪些福利院接受成年人呢?”

  “哦哦好的。”

  “喂,山哥我孙鹏,我们排查了3家福利院,但是这三家福利院都只收小孩,我感觉福利院这条线要断了。没有哪家福利院会收成年人吧?”

  “嗯我知道了,那你就帮着潘勇他们去一下各大交易市场看看有什么行业是用这种粗麻绳的。”

  “好的。”

  ……

  “您好,我们是警察,请问这样的刀子您店里有卖吗?”

  “没有。”

  “那之前卖过吗?”

  老板摇头。

  ……

  “你好我是警察,请问您见过这样款式的刀子吗?”

  “您好,请问您知不知道哪里卖这样的刀子?”

  “您好,请问……”

  另外一组,小李和小刘不断的走访着各个大型超市和刀具店,整个下午都在重复这句话,他们俩口干舌燥,把这句话说的都想吐了。

  他们已经问了40多个超市了,也断了40多条线索,正当老板娘摇头说没见过的时候,一个在超市内买方便面的男人走出来,操着一口湖南口音问道:“什么刀子?我看看行吗?”

  小李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个人,他黑瘦黑瘦的,带着眼镜,操着一口很浓郁的湖南口音,手中买的辣味方便面和辣椒酱证明了他是一个很爱吃辣的人。

  “我来乌市之前在老家是做刀具生意的,见过很多种刀。”湖南人怕警察多想,解释道。

  “那就太好了,麻烦您了。”

  小李把刀子的照片递给这位热心的群众,湖南人用手抬了抬眼睛,仔仔细细的把照片看了一遍,露出惊疑的一声。

  他们两个人听到这一声后觉得有戏,追问:“您见过这种款式的刀子?”

  “没有。”湖南人摇头否认,这又给他们俩泼了一盆冷水,小刘郁闷道,“没加过你咦什么啊,害得我们俩白高兴一场。”

  黑瘦湖南人撇嘴道:“你们照片上这把刀上面糊着一层锈,就算是亲手做这把刀的人看到刀子的模样也未必能认出来啊。你们一定是在找证人确定刀子的来源吧?”

  小李警惕道:“你怎么知道?”

  这时候坐在柜台里的老板娘按耐不住笑了道:“警察同志,你可真有意思,拿着一张照片四处问人家见没见过,你们不是在找这把刀子的来源难道是想找做刀子的人拜师吗?”

  小李汗颜,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个脸丢大发了。既然人家都已经猜到自己要干什么了,小李等人也不瞒着,承认自己确实在找刀子的来源。但是换个思路一想,人家说的确实有道理,一般的刀子在刀身或者刀柄处都有厂商打的标记,自己只要根据那个标记一查不就行了吗?

  于是他一个电话打到了法医那里,询问刀子检验的怎么样了?

  “哦,刀子我已经清理干净了,上面写着友年刀具制造厂,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们。”

  法医一句话让二人一脸黑线,合着拿着照片走访了这么半天是白忙活了。法医把照片传过来,二人立刻上网搜索友年刀具制造厂的相关信息,得到的结果是这个是一家专门锻造、加工刀具和厨具的厂家,厂家的地址在山西,而且在七年前就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也就是说,这把刀子至少也是七八年前的产物了。并且这把刀子在本市并没有流通,友年刀具制造厂虽然说是厂家,但是其实只是个小作坊,虽然对于产品下料很足,但是工艺上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卖价低廉,并且主要流通的地方是在山西本地。

  因为厂家倒闭,有关负责人也联系不上了,不过也让他们知道了一些线索。第一,刀子的来源不是本市,而是遥远的山西。第二,凶手很可能不是本地人,或者当年在山西呆过。

  他们二人把这条重要的线索通知了张山。

  ……

  张山和慕云二人驱车赶到了本市的残联,办公室内有一名中年妇女正在上班,妇女大概30岁左右,微胖,带着一个大边框的近视眼镜,看着就面善。见两位警察来了,起身问号道,“你们二位就是张警官和慕警官吧?”